地毯,在世界各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岁月的洗刷,每一张地毯都是一件有生命的艺术品,承载了千年文明的沉淀和艺术家的想象,至今依旧闪耀着特有的光芒。
摩洛哥街头售卖的手工地毯。
1.西方地毯源起波斯
地毯的使用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的古巴比伦王国、苏美尔王国和亚述王国,其最原始的功能无外乎保温和防潮。随着游牧民族逐渐定居,地毯的装饰功能越来越强,直至后来“上墙”成为挂毯,其装饰作用完全取代了原始的基本功能。
伊朗,即古波斯,被普遍认为是西方地毯的起源。伊斯法罕位于伊朗中部,是该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伊朗一共有六处世界文化遗产,伊斯法罕就占了一半。16世纪,该城处于全盛时期,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商贾云集,商品琳琅满目,城市繁荣,富甲天下,因此,波斯民间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誉。这句话如果用于形容伊朗尤其是伊斯法罕当地的手工地毯业,一点也不为过。这个中东高原上的文明古国,在两千多年的漫漫岁月中,为世界贡献了数不清的极品地毯。
波斯古国历史悠久,地处西亚,与欧洲相邻,自古就受到古代巴比伦文化、拜占庭艺术和中国绘画的影响。古代波斯地毯图案有展现动、植物以及人物的,也有以伊斯兰寺院为题材的,还有表现狩猎场面和田园风光的,巧妙地运用了多层次、多视点的装饰语言,形成了纹样精细、构图细腻、色彩丰富的“波斯风格”。毫不夸张地说,自16世纪波斯国王阿巴斯迁都到伊斯法罕,波斯手工地毯业也随即进入黄金时代。那个时期,世界上最好的地毯均出自伊斯法罕,地毯世界的一半正是属于伊斯法罕。
实际上,波斯地毯今日的盛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那个时期的伊斯法罕。波斯地毯多用纯羊毛、棉丝或棉线织成,人们最为推崇的是其优良的质地、古朴雅致的图案和精美的工艺。当地人从天然植物和矿石中提取颜料染色,进行多种图案的构筑,精致的地毯甚至可以用到上百种颜色。伊斯法罕地毯用世界上最好的羊毛——考克,即阴冷气候下生长到8个至14个月羔羊身上的毛,将其编织在真丝的经纬线上。
几千年前,在西亚游牧部落已经盛产这样的织物了,但仅限于日常使用,使用寿命都很短,几乎没有留存下来。1949年,在西伯利亚阿尔泰山脉的帕兹里克峡谷的冰川里,俄罗斯考古学家萨尔盖·鲁丁柯发掘出来一块斑驳的古波斯地毯,被人们称为“帕兹里克地毯”。这块羊毛毯约4平方米,描绘了古波斯男人骑马狩猎鹿群的场景,颜色鲜艳,中间有24个方形图案花卉,四周围绕着麋鹿,最外围还有24名骑兵。据考证,该地毯应该已存在至少2500多年,也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历史最为悠久的地毯。此毯现保存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博物馆内。
故宫坤宁宫中皇帝大婚时铺设的“龙凤呈祥”地毯。
2.手作技艺世纪传承
当时,欧洲几乎所有的皇室贵族都被伊斯法罕地毯的精美所震撼,并以拥有这样的一条地毯为荣耀,从波斯王宫到欧洲皇室、教廷、贵族家庭,伊斯法罕地毯都备受推崇,不仅铺在地上,更将其像珍贵的油画一样挂在墙上。
伊朗人也骄傲地将地毯与石油等并列为“伊朗五宝”。之所以称为“宝”,并不是夸张,有两点确实令人叫绝。
一是密度超高。在古波斯地区,地毯的编织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土耳其结织法,即纱线要在相邻的两根经线上绕两次,然后线头从两个螺纹间拉出来;另一种叫波斯结织法,即毛线在经线上绕个圈,然后线头从另一根经线上拉出来,打结越多,地毯平面越光滑越结实。伊斯法罕地毯属于后一种风格。衡量一块手工地毯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是看单位面积毛纱结数量的多少,结越多,则可织就越精致细密的图案。各地的地毯密度各不相同,最低的一般在每10厘米30结左右,而伊斯法罕地毯的打结密度一般是每10厘米有60结至100结。
据说编织一条手工地毯,专业织工要从七八岁开始学起,十几年时间才能熟练掌握。由于完全是手工织造,因此要足足花上一年多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块传统的伊斯法罕地毯。
16世纪萨非王朝时期,代表着波斯地毯编织技艺的最高水平,那时的地毯上开始出现了最早的标牌和出品日期,这标志着地毯作为艺术品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而且,这些地毯在制作前都会先在纸上进行了精心地设计。特别是在伊朗王塔曼斯在位期间,召集了许多画家工匠到皇宫,大力支持包括地毯在内的各种艺术发展,波斯地毯因此更加在欧洲各国名声斐然。1590年,伊朗王阿巴斯迁都伊斯法罕,这位君主对艺术有着狂热的追求,非常欣赏奢华的纺织品,因此设立了很多皇家地毯工厂,专门为宫廷织造地毯。技艺精湛的设计者和工匠们合作生产出华丽的地毯样本,有的用真丝,有的用金银线织就,精美绝伦。如著名的阿拉伯图案团花地毯,这是萨非王朝时期的主要款式之一,地毯上的主要图案有棕榈叶、卷曲的树叶和缠绕的葡萄藤蔓,中间是象征太阳的圆形或梭形大型团花设计,周围点缀着各色小花、藤叶以及装饰花纹,绚丽多彩。当时,这种地毯大量出口到欧洲和印度,价格非常昂贵。此外,还有绚丽的花瓶地毯、气度非凡的狩猎毯等,有些如今还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
二是颜色经久不褪。一块上好的手工地毯能保存数百年颜色依旧如新,所以古董波斯地毯越老越珍贵。这得益于使用的天然染料以及后期加工工艺。波斯人编织地毯所用的毛线是他们用手搓成的,染料取自天然。早在公元7世纪,波斯人就发现可以从尤加利叶、橡子壳、石榴皮、藏红花等植物或矿石中提取颜色,用来给羊毛染上不同的颜色。制造颜料虽然工序复杂,但色彩协调,且不易褪色。
几个世纪以来,伊斯法罕地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被誉为“软黄金”,受到收藏家的追捧。在2013年纽约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张17世纪的古董波斯地毯估价550万美元,最终以3370万美元落槌成交,打破吉尼斯最贵地毯纪录。
我国文献记载了古波斯最华丽的地毯来源于萨桑王朝时期(公元224年至651年),这块地毯被称为“春之毯”。该地毯展现了胡齐斯坦春天的花园景象,其目的是为了让君主在冬天也能欣赏到美丽的春天。阿拉伯史学家曾描述,该地毯的图案是一座花园,有溪流、小径、鲜花以及茂盛的灌木和果树,以真丝为主要材料。当泰西封宫殿拉开大门幔幕时,阳光洒进宫殿,地毯便会显得美轮美奂。遗憾的是,这块地毯如今已不复存在,在阿拉伯人征服该王朝后,便将其剪成小片变卖了。
新疆和田地毯博物馆展出的地毯织机。
3.《诗经》记载中国地毯
世界各国的地毯历史源远流长,手工地毯的传统产区主要集中在东亚、中亚以及欧洲和亚洲交界的各个国家。
在我国,地毯历史久远,最早源于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尤其是在新疆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东西方地毯技艺经历了融合,也发展出各自独特的风格。
《诗经》以及《古乐府》中都有毛织物的记载,当时将地毯称为“氍毹”(音qú shū)。秦汉时期,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已经开始利用当地丰富的羊毛捻纱织毯作为御寒之物。起初,人们只是将羊毛捻成线,以平纹织法编织毯子,后来改进织法,编织出了加厚加密的栽绒地毯,即手工打结地毯,也是现代地毯的雏形。1959年,和田地区民丰县出土的古代地毯残片表明,一千多年前的编织方法与现在当地民间地毯编织工艺基本相似,结扣采用细致的马蹄扣(土耳其结法)。
西汉时,地毯做工逐渐精细。古代地理书籍《三辅黄图》记载,西汉长安城长乐宫、未央宫曾以氍毹“规地”款待贵宾。这样的称呼一直沿用千年,到唐代时又有了“毯属”“地衣”之说。当时,丝绸之路进入全盛阶段,我国地毯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贸易都已进入成熟期,地毯工艺逐步传向世界,也见识了精湛的波斯地毯。两个国家不断交流借鉴,使得地毯艺术和技艺更上一层楼。伊朗地毯博物馆中就藏有一幅18世纪后期克尔曼地区的地毯作品,上面编织有中国传统十二生肖图案,造型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这也是中伊两国人民数千年文明交流的历史见证。
后来织毯工艺传入中原地区,适用面也越来越广。中原工匠学习掌握和田毛织技术后,以蚕丝为原料,使用地毯编织方法,创新出更为高档的丝毯,地毯也由最初的以御寒为目的,进而演变成装饰、富贵的代名词。白居易《红线毯》全景式记述了丝毯的编织工艺过程,唐朝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毡毯使”,发展和推动地毯工艺的发展和贸易。根据文献记载,自唐宋以后,地毯的品种越来越多,而且常以棉、毛、麻等为原料编织而成。
“地毯”这一名称在元代正式出现,而此时的地毯已然归皇室独享,是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宫廷艺术品。由于皇族的制度,对地毯的尺寸、染料、用毛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工艺上较之前有所变化,羊毛用量增大,地毯变厚。
明末清初,我国的手工毯工艺达到了鼎盛高度,在这期间产生了大量美轮美奂的地毯,但多数是特供给宫廷或寺庙的。在许多国家,中国地毯被作为永久的艺术品收藏,比如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特区纺织博物馆、加拿大皇家昂特里奥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等都藏有中国地毯。
4.机织手作各领风骚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地毯早已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不少国家至今还延续着从纺线、染色到编织全部是纯手工制作这一传统。
土耳其地毯在全球手工地毯界知名度位居前列,其羊毛地毯特色不在于编织密度,而是以独特且有个性的几何纹样著称,这些图形从11到13世纪已在土耳其得到高度发展,一直延续至今,图案鲜明、民族气息浓重。海雷克是最广为人知的土耳其地毯编织城市,以制作手工地毯而繁荣,19世纪后半期,这里还曾建造了专门的地毯编织学校,来教学徒制作最精美高级的手工地毯。现在此地生产的手工地毯仍然被认为是制作最精良、品质最好的手工地毯之一。
地毯制造业是阿富汗传统支柱性产业,在该国经济中占有重要一席。在行业最鼎盛时期,地毯出口额占到国家出口总额的40%。传统阿富汗地毯也全部是纯手工制作,甚至保留了不少13世纪以来的技艺。
在阿塞拜疆,地毯编织也是一项代代相传的传统家庭技艺。春秋两季,男人们剪下羊毛,而妇女则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收集各种染料、纺羊毛线并染色。到了寒冷的冬季,家族中的女性成员就会聚集在一起编织地毯,长辈会向年轻一代的女孩传授编织秘诀。如今,在阿塞拜疆有超过30万地毯织工,她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少女时代便开始向母亲或祖母学习编织技艺。为了进一步弘扬这门工艺,阿塞拜疆政府近年来采取措施,出台了《地毯手工艺术的保护和发展法》,并恢复了地毯编织部门,甚至设立专门部门为地毯定级并颁发证书,在多地建有地毯学校,从而保证其质量。
自18世纪20年代英国首创布鲁塞尔地毯织机后,机织地毯应运而生,随后进一步改造成为著名的威尔顿织机和阿克明斯特织机,此后这两款织机一直被延续使用,应算是机织地毯的伊始。至上世纪40年代,英国发明了簇绒机,改变了地毯织机的传统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这是地毯机械化发展的一大突破。如今机织地毯已占世界消费总量的99%,曾经昂贵奢靡的地毯逐渐进入普通大众的家中,成为人们美化装饰家居环境的佳品,但这也让仅占1%的手工地毯显得更加珍贵。
追古溯源
“红毯迎宾”是怎么来的
如今,以红毯作为高规格礼宾的象征,已不局限于政界和娱乐界。日常生活中,举办重要的商业或文化活动时,各大会场也会铺设红毯以凸显对来宾的尊重。“红毯迎宾”作为一种高规格的礼遇,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铺红地毯事件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著名剧作《阿伽门农》中首先出现了红毯迎宾的描述:希腊联合远征军统帅阿伽门农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回乡,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为他铺上了红地毯。不幸的是,她为丈夫所铺的红地毯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在阿伽门农走过红地毯后,她便残忍地将其杀死。
1821年,时任美国总统门罗到访乔治敦,该市铺下红地毯,表示热烈欢迎。据称,这就是当代“红毯迎宾”的起源。红毯秀与娱乐圈结缘始于1922年。当时的好莱坞剧作《绿林英雄罗宾汉》首映,为欢迎嘉宾出席首映式,“戏院之王”希德·格劳曼铺设了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一条红地毯,此举也开创了以后奥斯卡、戛纳等国际知名电影节上电影明星走红毯的先河。
20世纪后期,人们争相涌入电影院,影院成了大家心中的圣殿,红地毯也在电影热中火了起来。正因为人们用铺红地毯来表示热烈的接待,所以英语中“red carpet”这个词除了被译为“红地毯”之外,也常被译为“隆重地接待”。
博物馆之最
全球第一家地毯博物馆
阿塞拜疆地毯博物馆。
国际知名艺术媒体《artnews》今年评选并公布了过去100年里全球25座最佳博物馆建筑,其中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博物馆位列其中,那就是阿塞拜疆地毯博物馆。
位于巴库的阿塞拜疆地毯博物馆成立于1967年,1972年第一次开放展览,是全球第一家地毯博物馆。该馆外观酷似一张卷起来的地毯,内部专门用来展示具有历史和现代编织技术及材料的阿塞拜疆地毯,整个馆藏超过万件,大部分展品可以追溯到17世纪至20世纪。
阿塞拜疆的手工艺传统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地毯编织是当地最引以为傲的“国宝级”艺术之一。阿塞拜疆地毯被大英博物馆等地收藏,并于201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塞拜疆人民的生活与地毯密不可分,人们喜欢用地毯挂画装饰自己的家,在婚礼、庆生、悼念时还会使用特别编织的地毯。很多欧洲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常常会运用阿塞拜疆地毯作为装饰元素。
(原标题:地毯 千年文明交流的见证)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林琳
流程编辑:tf065
如遇作品内容、体育买球软件的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体育买球软件的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