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听说温州为林斤澜建了文学馆,我一直想去看看。我国的文学馆,之前我只参观过中国现代文学馆和老家的周口市文学馆。这两个文学馆,都是综合性的文学馆。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建起了不少个人性的文学馆,我一个都没看过。而出于对林斤澜先生的深厚感情,我特别想去他的文学馆拜谒。

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刚过,得知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浙江省作家协会提供学术支持、温州市政府主办的第六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以及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作为首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获得者,我积极报名,说我一定要去。

5月8日下午,在温州市鹿城区作协主席谢炬先生陪同下,我如愿来到了林斤澜文学馆。文学馆建在鹿城区的沧河小学。这所学校是由林斤澜的父亲林丙坤先生在1914年创办的,至今已有109年历史。林丙坤先生在该校当过35年校长。林丙坤先生说,他一辈子只干一件事,那就是办学。林斤澜说,他一辈子也是只干一件事,写小说,写短篇小说。从老照片上可以看出,沧河小学门前原来是一条河,河水充盈,舟楫穿梭往来,是一条水上交通要道。现在水道变成了水泥道,舟楫变成了汽车,交通比过去似乎还要繁忙。林斤澜先生文学馆临街而建,馆名是由刘心武老师题写的。文学馆两侧书有对联,上联是:文名四海乃蕴沧河情结;下联是:椽笔千秋尤擒矮凳风怀。进门是林斤澜坐在藤椅上的全身铜像,铜像以真人比例而塑。林老面貌慈祥,微微含笑,仿佛在无声地欢迎每一位访客。见到久违的林老,我心里一热,顿感肃然。我懊悔事前不知道文学馆里塑有林老的铜像,要是知道的话,我会带一束鲜花献上。肃然之时,我只能郑重地在林老铜像前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表达我深深的敬意。

文学馆共六个展室,每个展室一个主题,分别为沧河缘深、庆水安澜、有心作杰、故乡情结、文坛半壁、回风忆澜。每个展室的墙上有图片和文字说明,下面的玻璃展柜里陈列有实物。每个展室的讲解员,都由沧河小学本校的小学生担任。每到一个展室,就换一个讲解员。那些小讲解员,都穿着白衬衫,系着红领巾,讲得童声嘹亮,都很认真且富有感情。我看过很多展览馆,像林斤澜文学馆这样,让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担任讲解员的,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也许正是林斤澜文学馆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同时,它代表着对林斤澜文学精神的一种传承,林斤澜天上有知,也是希望看到的吧。

听每个小同学讲完,我都夸他们讲得好,向他们表示感谢。我还说:不要着急,让我仔细看看展品。在一个展柜里,我看见一顶铁灰色的鸭舌帽。我一眼就认出来,这是林斤澜生前戴过的帽子。我们天冷时在一块儿喝酒,他就是戴这顶帽子。把酒喝了一会儿,林老喝得眼睛放光,脸上放光,就摘下帽子,放在一边,露出满头鹤发。看见这顶帽子,我似乎又看到了林老的音容笑貌,倍感亲切。我看到了林老的一些作品手稿。那些手稿都是用钢笔写在方格稿纸上,稿面整洁,少有改动。他的字体坚定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刀子刻出来的。每一个字又都像是一棵老树,老树的根扎得很深很深。时间一年又一年过去,那些“老树”仍在发芽,开花,历久弥新。我看到了一些发有林斤澜作品的杂志有《人民文学》《收获》《北京文学》等。有的杂志我一看封面就很熟悉,因为在刊有林斤澜作品的同期,还有我的作品。比如在2001年的第七期《北京文学》上,发有林斤澜对我的小说的评论文章,题目是“吹响自己的唢呐”。文章中说:“刘庆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走窑汉》走上知名的站台,不论时尚内转外转,他一路以《信》以《鞋》以《响器》,吹响自己的唢呐。不吹‘法国号’,不吹‘萨克斯’。”就在同一期杂志上,一下子发有我的两篇短篇小说,分别是《阴谋和渠道》和《一块板皮》。我看到了林斤澜的一系列著作。那些著作,有比较早的短篇小说集《台湾姑娘》,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六卷本《林斤澜文集》。在这些著作中,林斤澜签名送给我的至少有三本。我看到了北京作家协会授予林斤澜“北京作家终身成就奖”的获奖证书。这个终身成就奖,北京作协一共评过两届,第一届获奖的是王蒙先生,第二届获奖的就是林斤澜先生。评委会由史铁生、刘恒等人担任评委。颁奖词称:“林斤澜先生一生致力于小说的艺术探索,在小说语言、小说艺术及理论方面的独到发现与见解,对中国当代白话文写作极具启发意义。”

在林斤澜文学馆里,我还看到了林老收藏的酒瓶。在一架多宝格上,多种多样的酒瓶摆放得琳琅满目。林老生前爱酒,也喜欢收藏酒瓶子。酒瓶里的酒喝完了,他见哪个酒瓶有特色,好看,舍不得扔掉,就把酒瓶收藏下来。时间长了,他收藏的酒瓶就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关于收藏酒瓶的事,我没和林老深入探讨过,也许在林老看来,装满酒的酒瓶是实用的东西,而一旦把酒瓶里的酒喝干,酒瓶成了无用的东西,就开始与艺术相通,体现出艺术造型的恒久价值。在林老北京的家里,我多次在多宝格前欣赏过林老收藏的酒瓶,并送给他过两只盛满酒浆的、特色独具的酒瓶。我伸头在文学馆里的多宝格上寻找,看看能否找到我送给林老的酒瓶。我没能找到我送给林老的酒瓶。我想,送到温州的酒瓶,也许只是林老所收藏酒瓶的一小部分,而大量的酒瓶还留在北京。

文学馆的最后一个展室,展出的是“林斤澜短篇小说奖”设立之后的评奖成果。这个专评短篇小说作家的奖项,自2012年6月设立,至2023年5月,已连续评了六届,共有30位作家获奖。展墙上不仅有获奖作家的头像,还有给每位作家的颁奖词。可以预想,当这个奖评到第二十届的时候,就会有一百位短篇小说写得好的中国作家在林斤澜的旗帜下聚集,那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景象。展览表明,林斤澜先生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高重的德望还在庇佑着文学道路上的后来人,他独树一帜的短篇小说精神,还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作家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依依不舍地从文学馆里走出来,在沧河小学校长、副校长和一些老师的参与下,我和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代表,围绕着林斤澜的创作,以及读书和写作,在图书馆里座谈了一会儿。在座谈中得知,学校建了“观澜堂”,成立了林斤澜文学社,各个年级都有林斤澜作品研读小组。自从林斤澜文学馆开馆以来,学校连续开展了“走进林斤澜文学人生”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同学们从各自的兴趣出发,选择林斤澜作品中涉及到的温州的街道、桥梁、树木、小吃、方言等内容,有的写成了文章,有的创作了诗歌,还有的画成了图画,已有一百多位同学交出了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已结集成书,书的名字叫“温州有意思”。

(原标题:在林斤澜文学馆流连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刘庆邦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体育买球软件的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体育买球软件的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